文 |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姜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社会数字化的背景下,以调解为代表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推崇,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解决商事纠纷的首选方式。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为贵”和“无讼”文化,自古就有调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锡五审判方式”“枫桥经验”为代表的现代调解制度,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特色的“东方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面建成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推动民事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朝着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中国特色多元纠纷解决新模式。
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已经形成。人民法院自2019年启动一站式建设,在四级法院共同努力下,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经“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2020年建立“一个中心、十大系统”主体框架,2021年完成“基本建成一站式”目标,2022年全面建成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人民法院扎根中华文化、立足中国国情,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一站式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全方位提升。构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组成的多元解纷制度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工作格局,强化“法院+社会各界”多元解纷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商事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建成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类型化调解室和速裁团队,实现诉讼与非诉讼、调解与裁判实质性对接,创新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繁简分流的分层递进纠纷解决路径,形成纠纷解决“多车道”,高效化解纠纷,及时定分止争。近年来,诉至人民法院的社会矛盾纠纷以年均10%以上增幅持续增长,但通过源头减量、诉前调解,人民法院一审案件收案量在持续增长15年后,于2020年首次出现下降,2022年再次实现同比下降。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民事行政纠纷占法院纠纷总量的比例,从2019年的90%下降到2022年的64%。也就是说,进入人民法院的纠纷三分之一通过诉前调解方式得到实质性解决,充分体现了在各级党委领导下推进一站式建设,促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年底,对接人民法院的调解组织达9.6万家,人民调解员达37.2万名,在线调解纠纷量累计3832万件。诉前调解成功量2019年以来以年均83%的增幅持续增长,2022年诉前调解成功895万件,同比增长46.6%。
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模式更加成熟。全面开展商事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对诉至法院的商事纠纷,加强法律释明、辅导分流,提供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解纷菜单”,能调则调、当判则判,提供最优解决方案,显著降低了企业和当事人的解纷成本。充分发挥商会等行业协会在解决商事纠纷中的行业优势,创新“法院+商会”“法院+行业协会”联动调解模式。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实现商人纠纷商人解、行业纠纷行业调。2022年,“总对总”合作单位参与调解纠纷114.35万件,同比增长422.6%;调解成功率达78.9%,比2021年高出15%。目前,5753家商会、协会调解组织,7659名专业调解员与法院对接,累计调解纠纷13.7万件。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人民法院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调解商事纠纷达1651万件。开展市场化调解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商事领域公益性调解与市场化调解并行模式,实现商事调解的可持续发展。
商事纠纷在线调解全面实现。人民法院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引擎,深度凝聚“数智”合力,推动诉讼服务“一网通办”工程从“有”向“好”转变。以数字化为支撑的全国法院一体化诉讼服务格局已经建成,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司法服务向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迈进。四级法院100%应用调解平台,在线集成商事调解力量,提供在线评估、视频调解、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电子送达、网上立案等服务,做到调解全流程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掌上办”。通过科技赋能,打破地域时空界限,让商事纠纷解决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2018年上线以来,人民法院通过平台在线调解各类纠纷超过3500万件。目前,年均调解量超过千万件,平均每个工作日有5.4万件纠纷在线调解,每分钟就有75件成功化解在诉前,每2.2个调解案件就有1件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开展,平均调解时长18天。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智能化、社会化改革加快推进。2022年,人民法院电子送达9264万件次,同比增长123%。网上保全标的额达26553亿元,是2021年的2.1倍。四级法院应用委托鉴定系统开展工作,线上平均鉴定周期为21个工作日,比线下鉴定周期缩短31%,大大节约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智慧诉讼服务建设带来的“红利”。在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在线诉讼服务充分发挥作用,化解纠纷、维护正义不停摆。2022年,“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移动端提供网上立案1071.8万次,同比增长30.6%,平均每分钟就有61件案件实现“掌上立”。
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法院恪守《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纽约公约》),加入《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新加坡公约》)。最高人民法院以创始核心成员身份加入国际司法争端网络(JDRN),设立国际商事法庭,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首倡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运行“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有关地方法院提供跨境诉讼委托代理视频见证服务,邀请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参与调解国际商事纠纷。北京、广东、海南等地法院积极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向跨境领域延伸,与香港和解中心、澳门调解协会、粤港澳调解联盟、中国贸仲会、中国侨联调解中心等一批境内外调解机构合作,已经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调解服务。杭州互联网法院建立跨境数字贸易司法解纷与治理平台,与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在线对接,做到调解案件一键分配至亚太经合组织(APEC)跨境商事在线解纷平台,由涉外调解员进行调解,实现跨境数字贸易纠纷依法高效多元化解。
国际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现代司法文明发展进步的一种标志。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等重大部署,健全覆盖城乡、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诉讼服务体系,推动中国特色一站式建设从“有”向“优”转变,持续提升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综合效能,进一步完善国际商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保驾护航,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审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