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推进构建中国特色“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工作座谈会,12家合作单位参会。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持续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陆续与中央台办、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建立纠纷解决合作机制。不到三年时间,“总对总”对接工作迅速铺开、飞速发展,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
“总对总”是什么?
——“一次对接、全国覆盖”
“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旨在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全国性行业协会对下指导管理职能,将各单位分散在省、市、县、乡各个层级的调解资源进行最大限度集约,并集成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实现“一次对接、全国覆盖”,做到“一平台调解、全流程在线、菜单式服务、一体化解纷”。
“总对总”成绩单
——12家对接单位,18847家调解组织,44269名调解员
1、思想共识基本形成
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对接单位从2020年初的3家,增加到2021年的8家,再到2022年初的12家,“总对总”覆盖面更加广泛,“品牌”效应更为显著,形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多元纠纷解决体系,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局面。
2、制度体系日益健全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在线调解规则,与各合作单位联合下发涉台、劳动争议、涉侨、民营经济、价格争议、劳动人事争议、涉退役军人、金融、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知识产权、涉中小企业等矛盾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文件。
3、解纷力量更加充沛
“总对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从2020年的566家、2350人,增长到2022年8月中旬的18847家、44269人,增幅分别为3230%和1784%。
合作单位入驻调解力量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数量最多的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分别达5302家和8351人。
•入驻调解组织在1000家以上的有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和全国工商联,分别为1382家、1019家和2713家。
•入驻调解组织在500家以上的有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和中小企业协会,分别为544家和606家。
•入驻调解员在5000人以上的有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分别达5012人和6227人;入驻调解员在2000人以上的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人数为2234人。
•中央台办入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也达229家、620人,证监会有785名调解员、37家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对接,其中包括6家全国性调解组织。
•退役军人事务部今年7月启动入驻工作,目前入驻平台的调解组织已超过千家,调解员达1311人。
4、调解质效显著提升
•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中旬,人民法院累计在线委派“总对总”单位诉前调解纠纷76.7万件,调解成功率67.3%。
•诉前调解纠纷量、调解成功量、调解成功率逐年增加,人均月调解量从2020年的1.8件,增加到现在的10.2件。
•今年上半年,22.5万件纠纷在诉前成功调解,比2021年全年调解成功量还多出10.6万件,调解成功率比2020年增加了11.7个百分点,平均调解时长10天。
各合作单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诉前调解纠纷量最多的是银保监会,为99137件;调解成功数最多的为全国总工会,达66747件,人民银行调解成功数也超过4万件。调解纠纷量超过2万件的为中国侨联、全国工商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其中,侨联调解成功率达78%。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调解纠纷量近2万件,中小企业协会调解纠纷量近1万件。中央台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及证监会调解成功率远远高于平均调解成功率,分别达80%、89%和93%。
5、服务大局更加有力
涌现一批“法院+社会”在线多元解纷典型案例:
•为远隔千里的侨胞、港澳台同胞提供“屏对屏”解纷服务,减轻往返奔波的诉累;
•通过诉前调解降低劳动者、金融消费者、银行用户、用人单位和中小企业解纷成本,帮助尽快摆脱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为因虚假陈述纠纷诉至法院的群体提供最适宜的纠纷解决方案,高效率、低成本、不伤和气地化解矛盾冲突;
•通过“商人纠纷商会解”助力民营企业高效解纷;
•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有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依靠知识产权调解员专业优势及时高效定分止争;
•通过“总对总”机制从源头上减少因“双减”政策产生的价格争议纠纷。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